在意與再譯:《追憶似水年華》全新中文翻譯補完計畫——專訪《追憶似水年華》譯者群
聯經50.特別企劃

在意與再譯:《追憶似水年華》全新中文翻譯補完計畫——專訪《追憶似水年華》譯者群

採訪撰稿 / 朱嘉漢(小說家)
七武士般的七位譯者

問及計畫的緣由,發起人吳坤墉說:「那是在酒酣耳熱之際提出來的。」

始於2020年10月的一場晚宴,吳坤墉與聯經發行人林載爵先生吃飯。發行人突然問一句:「台灣找得到七名優秀的譯者,把《追憶似水年華》翻譯完?」

吳坤墉略為思考,回答:「找得到。」

原來以為是酒後的一時興起,沒想到林發行人再次聯絡時,表示這是個認真的出版計劃。這使得吳坤墉認真思考可能性。

「可以」不是隨口言之,而是擔任過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的他,親歷過數屆的法語譯者研習營,也每年主辦翻譯獎,凝聚了一群專業又穩定的譯者。

儘管如此,要讓各自接案的譯者,能夠同時進行七冊《追憶似水年華》翻譯工作,並且能夠願意彼此固定時間溝通協調、相互分享,仍然不是容易的事。

何況,《追憶似水年華》的翻譯的阻礙,不僅在於長度,而是普魯斯特文字公認的難。

正也是這個難,是每位譯者接受的理由。翻譯普魯斯特,不僅是一項能夠處理的工作,更是一份想要挑戰的、有意義的工作。因為對每位法語譯者來說,《追憶似水年華》都是一個象徵性的里程碑。

吳坤墉回憶,除了一位譯者拒絕外,所有預想的名單都答應了,並且相當順利的各自認領翻譯的冊數。這也代表台灣的法語譯者環境,也已經有相對的成熟。聯經出版社也相應的提供對於譯者相當有誠意的合約,為日後經典翻譯出版也立下了一個足以參考的範例。

攝影 / YJ
攝影 / YJ
如何共同工作?

羅蘭巴特曾經開過一門課程「如何共同生活?」,他問道:「如何共同生活,卻又保持著各自的步調?」

這回的翻譯也是如此,七人合譯雖然是攻克七大冊《追憶似水年華》的理想方針。但普魯斯特的風格,該如何統整步調?

作為統籌企劃,吳坤墉希望各位譯者不需要強迫自己模仿任何譯者,而是讓譯者發揮個人特色。因為普魯斯特在撰寫這七大冊的小說時,每個冊數,每個時期,都有主題與風格的變化。

吳坤墉在法國時,曾請益過知名譯者Olivier Mannoni的工作坊。本次的翻譯,也固定起每月例行開會,讓譯者可以分享意見,建立共同的名詞翻譯清單。在一種共同的步調中,彼此仍然擁有譯者本身的自由空間。也能在翻譯的孤獨與艱難中,有個彼此扶持的共同體。

翻譯的甘苦

那麼,各位譯者在翻譯過程經歷了什麼呢?

打頭陣處理第一冊《在斯萬家那邊》的譯者邱瑞鑾,幾乎馬上答應邀約。畢竟這是她長久以來就躍躍欲試的作品。在分配時,不假思索選擇最熟悉的第一冊。如果其他譯者是先苦後甘,邱瑞鑾則是在一開始起步的順利後,漸漸遭遇到困難。除了許多法文沒有對等的中文外,要如何有時代感又能符合現代中文的語法?這需要考驗法文與中文雙方的能力。困難的時候,甚至一天翻不到一頁。

普魯斯特的句子複雜曲折,卻又條理清楚。想要通順的中文,卻又想要保持原文特殊的長句結構。「我常把句子帶到夢裡去,連睡覺都在想」,邱瑞鑾說。下足了功夫,花上比其他的書更多的時間研究與了解。最後在保留許多原汁原味的前提下,完成了工作。

攝影 / YJ
攝影 / YJ

負責第二冊《在花樣少女倩影下》的譯者陳文瑤,在接到邀約時,心中忐忑。雖然知道困難,「有眾人共同打怪」的感覺,決定接下挑戰。她自承:「一開始有點難以進入。對於文本的口氣掌握不太到。」

不過,漸漸的習慣之後,對於文中的細膩轉折變得能夠欣賞。她發現普魯斯特的文字並不是艱澀,而是仔細、纏繞。於是,在參照各位譯者的譯文與討論,並對彼此的工作提出具體的建議後,陳文瑤讓自己的譯文再「鬆一點」。並在初譯稿出來後,聽著法文有聲書修改,讓文字更為靈動。隨之而來的,是欣賞起普魯斯特幽默風趣、諷刺的一面。

最晚進入團隊的許雅雯,負責第三冊《蓋爾芒特那邊》。對於她而言,翻譯過許多作品,普魯斯特之於法國文學,像是希臘羅馬神話一般是無論如何繞不過去的。有個機會能好好翻譯,雖然緊張,仍然想要嘗試。許雅雯特別注意文本中細微的曖昧,例如世襲的爵位、階級,在語言中要如何辨認,轉譯(尤其第三冊有大量的貴族沙龍描寫)?再來是長句的拿捏,如何讓讀者理解,又不能背叛作者?翻譯下來,普魯斯特的精準犀利,能在敘述描寫與思辨論述的口吻中切換自如,確實是展現非常高超的文字功力。翻譯時有時還是需要在拆解重組跟維持複雜句構之間糾結。

她笑著說:「《追憶》最有名的第一句話:『有好長一段時間,我早早上床。』。這回的翻譯則是,有很長一段時間,我無法入眠。」不過,許雅雯在翻譯走過一遭,回頭過來,這段旅程其實相當幸福。不禁想說,連感受過往的方式,都相當的普魯斯特了。

最為厚重的第四冊《所多瑪和蛾摩拉》,由石武耕來擔當。一開始接到邀約時,只覺得是找錯人了。說是法文翻譯,每個譯者的專項不同,長期翻譯資訊與社科的他,想了許多天,決定還是接下這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。石武耕說,一般的作品可能有幾處難處需要費心,普魯斯特顯然不是。翻譯於是不再是看懂原文並以另一個語言寫出那麼簡單,而是需要考慮技術層面:如何維持長句的連貫?字詞與事物順序都有意義,該如何保存?時而有社科般的邏輯辯證,時有敘事的描寫,該如何調整語氣。

這一冊當中,普魯斯特用了非常精確的遣詞用字,讓每個角色闡述政治立場以及面對同性戀的態度的差異。這差異不是贊成反對而已,而是能用語氣與用字去表現歧視與惡意的強度。那麼,要用怎樣的中文去表現,是既新鮮又困難的挑戰。尤其許多時候,他覺得不是單純在處理百年前的法國社會,而是可以對照今天的台灣,可以有相當多有趣的對比。

(左至右)陳郁雯、林德祐、石武耕、許雅雯、陳文瑤、邱瑞鑾、馬向陽。
(左至右)陳郁雯、林德祐、石武耕、許雅雯、陳文瑤、邱瑞鑾、馬向陽。

進入了轉折的第五冊《女囚》,陳郁雯當初也是相當訝異會找上自己。她坦承過往沒有真的完整細讀過普魯斯特,既然有機會翻譯,就能以最為VIP的位置去認識。她是主動選擇《女囚》,畢竟翻譯的艱苦,需要以喜愛來搭配。一開始的翻譯進行很慢,為了進入百年前的文字,她甚至讀起《紅樓夢》。兩本經典同樣處理貴族興衰、人物情感、時間遞嬗,以此來鍛鍊文字感。不過,漸漸熟悉之後,發現普魯斯特未必大家想像那麼「老」,表現反而不需要拘泥古典用法,反而可以用相當現代的表現。

陳郁雯在翻譯中發現普魯斯特每個句子的修飾都相當有意義,幾乎不能忽視。那麼,如何能夠保留詞句又不失節奏?又如何將各種語氣轉折,意象疊加呈現?實際讀下來,普魯斯特的句子,給予人物最為鮮明的形象。長句與書的厚度,雖然有難度,卻不會帶來枯燥與無趣,而是有趣與細膩。在翻譯的過程中,還常常忍不住與其他譯者討論情節,分享意見,成為另一種樂趣。

第六冊《消失的艾貝婷》,雖然相對篇幅短,卻讓譯者馬向陽吃盡苦頭。她當時正翻譯相當有難度的歷史書,心想不會有更難的,才發現普魯斯特超乎了想像。除了公認的文本難度之外,普魯斯特在本冊的青年失戀情境、心思混亂的情況,對於馬向陽來說已經是過去許久的心境。處理第六冊,需要在心境上更自由、放鬆去體會文字中展現的微小變化。她說,每次花上心思理解小說中的情感後,都不得不休息一陣,可見他文字感染力很深。

普魯斯特在處理敘事者的自溺情感,陷入相當深,但透過敘事者眼睛談論其他人物時,又相當犀利。第六冊是普魯斯特死後出版的遺稿,看得出來有構思當中的草稿感覺,在理解上又是一層難度。翻譯下來,可以徹底感覺到,在普魯斯特那裡,沒有任何事物是簡單乏味的,無法讓你輕易以打發過去的態度面對。但我們若給自己時間,會有很多感悟。

作為重要收尾第七冊《重現的時光》,由資深譯者,同時是法國文學、翻譯研究專家林德祐擔綱。他一開始只是諮詢者,在忙碌與零碎的研究時光中,仍是接下這種大責任。作為研究者,普魯斯特是熟悉且陌生的,畢竟在許多作家、哲學家的作品中,都不停引用跟闡述。譬如他專門研究的吉哈爾(René Girard)也談過普魯斯特。但實際翻譯,能更貼切體悟到普魯斯特不同面向。

最困難的,是普魯斯特的句子輪廓與變化。他曾翻過的蒙迪亞諾(Patrick Modiano)簡明,但普魯斯特一下就是一大段文字,加上許多的插入語,多軌並進。「翻譯普魯斯特時,面對這種情況,就不得不背叛」,林德祐說。此外,「相對於莒哈絲或一些作家總是在文法上冒險甚至犯錯,普魯斯特的複雜長句,乍讀會以為是不可能的。但實際分析,查詢字典、用法後,會發現無比精確,對於文法與字義掌握度極高。」於是作為譯者,不必力求表現,而是在不可避免的改寫過程中,仍是努力保持正確。

給讀者的話

統籌企劃吳坤墉希望讓讀者閱讀此書時,能夠更了解譯者的位置。譯者某方面來說,是共同作者(co-auteur)。七個譯者不是只是因為方便,同時想展現普魯斯特在七冊小說中的風格改變。

邱瑞鑾建議讀者帶著逛教堂的心情閱讀,隨意逛逛,注意一些小細節。如果進不去,可以從第一冊〈斯萬的愛情〉讀起。

陳文瑤希望讀者可以丟掉大文豪的帽子,去欣賞當中的觀察力,時代的氛圍、情感的細膩。像是一場拍了十四年的電影,可以慢慢欣賞。

許雅雯想跟讀者分享的,是她在閱讀間也深深感受到的幸福。在每個階段讀都有不同體會。試著打開,慢慢讀,也好好去享受。

石武耕則認為我們可以把這套書當作一個很有哏的朋友。可以完整進入一個時空去觀察百年前的人們。你會發現很親切,很像我們當代的人,相當有現實感。

陳郁雯要讀者們不要害怕。普魯斯特絕對比想像中有趣,如果對於愛情有興趣,可以好好品味當中處理嫉妒的段落,相當細膩,也充滿精神分析的興味。

馬向陽認為普魯斯特擅長描寫人心內不太敢碰觸的黑暗部分。甚至,帶著修行的心去看待當中的七情六慾也無不可。

林德祐引了普魯斯特在第七冊說的,所有的讀者所閱讀的,其實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巨大書本。文學像是個光學儀器,讓你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。

透過閱讀普魯斯特,你會成為自己生命的讀者。只有這樣,才會體會文學的樂趣所在。

《追憶似水年華》經典套書珍藏版,特邀三頁文.顏伯駿團隊操刀,精心打造七冊書封、典藏書盒與整體視覺。
《追憶似水年華》經典套書珍藏版,特邀三頁文.顏伯駿團隊操刀,精心打造七冊書封、典藏書盒與整體視覺。

★《追憶似水年華》專書網頁:https://linkingthink.com/TempsAJ

➤ 閱讀下一篇:返本與開新,三十年的原住民文學推手——專訪孫大川